长期以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突出,但缺少有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国字号”物流平台不少,但大型物流企业鲜有落地;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较高,但物流强度小、效率低、成本高。总体而言,我区物流业发展问题较多,与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定位尚不匹配。随着国家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周边省份物流枢纽的快速建设,任何城市都可成为我区重点口岸的腹地城市,或将导致我区区位优势逐步被蚕食,物流集聚能力减弱,影响关联的商贸业、加工制造业发展,难以形成“枢纽经济”效应。因此,建议按照“1+2+5”的思路系统推动全区物流业发展,更好把握对内对外开放中的机遇。
一、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加快建设“北向国际物流通道”这一核心工程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西通道为标志的物流干线通道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基础保障。特别是由重庆、四川等省市牵头推进建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西部地区融入RCEP等经济区域的重要支撑。我区物流通道建设传统上以东西向衔接为主,目的在于串联全区各盟市,忽略了在国际合作背景下更高格局的通道建设。因此,可参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模式,将建设“北向国际物流通道”确定为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工程,一是加快二连浩特、满洲里、甘其毛都等重点口岸公铁干线通道的扩能改造,二是在通道沿线布局国内外核心物流节点从而整合物流资源,三是推动通道沿线物流业务联合运营避免恶性竞争,努力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整体框架下扩大既有通道运输能力与辐射范围,高效衔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与国际物流网络,更好促进我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二、从统筹推进的角度,把握“上位政策”和“运营主体”两个核心
我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制定自治区本级政策、方案,由相关厅局、盟市进行落实。实际效果上,一方面自治区本级权限有限,政策难以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高,行政机关落实相关举措缺少具体抓手,难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建议从“上位政策”和“运营主体”进行突破。
(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目前,国内许多地区普遍采取编制方案报国家批复的方式,以争取国家对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政策等方面的系统性支持,如江西省编制了《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其好处是可将拟开展的重大项目、拟争取上级支持的相关政策、拟建设的重要平台等进行明确,后续可作为依据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同时也可以此为依据协调周边省市开展合作。因此,建议我区结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主题,围绕内蒙古自贸区、北向国际物流通道、增加铁路计划、各类重点工程等内容积极编制相关方案上报国家争取批复,谋求在“十四五”相关规划已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的新路径。
(二)加快打造实施主体。我区现代物流业在运输组织、贸易合作等方面尚处于各盟市“单打独斗”状态,同质化同类化竞争问题突出,而在国际贸易中又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八次会议上提出的“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指示精神,参照山东省成立山东港口集团来整合运营全省物流资源的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设立我区商贸物流领域大型主体企业,统筹运营各类物流资源,打造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运营主体,扩大与蒙俄及欧洲国家的市场间合作,做大商品进出口规模,成为服务和支撑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的主力军。
三、从全面提升的角度,实施夯实物流业发展基础五个方面专项行动
(一)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挖掘存量设施潜力,针对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设施部分建成或闲置的问题,参照自治区解决“半拉子”工程相关措施,建立项目清单逐个项目分析原因,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办理等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加快盘活存量设施资源。二是合理建设增量设施,针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特别是要确保政府投资的物流项目先经业务部门审核建设内容后,再开展前期工作,保障新建项目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国家政策特别是资金政策导向,便于后续实施。
(二)物流业政策提档升级行动。在项目建设方面,针对物流项目占地多且多数需要调整土地性质的问题,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政策,切实避免园区建成多年但手续办不下来的现象;在财税政策方面,参照先进地区经验对“先征后返”的政策全部调整为直接减免,对事后补贴的资金通过协议、承诺等方式调整为事前奖励,对省级留存的部分全部奖补相关盟市;在金融政策方面,重点围绕商贸物流配套便利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配套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在干线运输方面,积极协调地方铁路局对标国内最低标准设置铁路货运收费。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行动。重点建设全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是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绘制全区物流地图,实时展示全区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在仓储、运输方面的情况,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设置物流专线线上对接服务功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线上物流业务服务;三是整合政务、金融等各类涉企服务事项,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化、“一站式”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注册用户推广信息发布、统计、调度等板块,帮助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运作。
(四)运输结构绿色化转型行动。一是大力推广铁路干线运输,特别是在煤炭、矿石领域全方位推进“公转铁”,提高铁路运输比例;二是加快短途运输新能源车辆替代,持续完善新能源货运车辆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三是优化货物组织方式,重点依托信息平台发展集拼集运模式,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五)中欧班列货品结构优化行动。参照义乌等地通过优化货品结构提升中欧班列质效的方式,对我区始发中欧班列按照货品结构统一设置班列类型,对运输货品以高附加值工业品、电子类产品为主的班列给予优先安排计划、快速通关以及相关补贴等支持,大力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对运输货品以初级农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班列适当降低政策支持力度,以此不断吸引高附加值货品向我区各中欧班列发运城市聚集。
推动我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1+2+5”建议,
长期以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突出,但缺少有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国字号”物流平台不少,但大型物流企业鲜有落地;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较高,但物流强度小、效率低、成本高。总体而言,我区物流业发展问题较多,与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定位尚不匹配。随着国家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周边省份物流枢纽的快速建设,任何城市都可成为我区重点口岸的腹地城市,或将导致我区区位优势逐步被蚕食,物流集聚能力减弱,影响关联的商贸业、加工制造业发展,难以形成“枢纽经济”效应。因此,建议按照“1+2+5”的思路系统推动全区物流业发展,更好把握对内对外开放中的机遇。
一、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加快建设“北向国际物流通道”这一核心工程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西通道为标志的物流干线通道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基础保障。特别是由重庆、四川等省市牵头推进建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西部地区融入RCEP等经济区域的重要支撑。我区物流通道建设传统上以东西向衔接为主,目的在于串联全区各盟市,忽略了在国际合作背景下更高格局的通道建设。因此,可参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模式,将建设“北向国际物流通道”确定为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工程,一是加快二连浩特、满洲里、甘其毛都等重点口岸公铁干线通道的扩能改造,二是在通道沿线布局国内外核心物流节点从而整合物流资源,三是推动通道沿线物流业务联合运营避免恶性竞争,努力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整体框架下扩大既有通道运输能力与辐射范围,高效衔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与国际物流网络,更好促进我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二、从统筹推进的角度,把握“上位政策”和“运营主体”两个核心
我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制定自治区本级政策、方案,由相关厅局、盟市进行落实。实际效果上,一方面自治区本级权限有限,政策难以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高,行政机关落实相关举措缺少具体抓手,难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建议从“上位政策”和“运营主体”进行突破。
(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目前,国内许多地区普遍采取编制方案报国家批复的方式,以争取国家对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政策等方面的系统性支持,如江西省编制了《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其好处是可将拟开展的重大项目、拟争取上级支持的相关政策、拟建设的重要平台等进行明确,后续可作为依据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同时也可以此为依据协调周边省市开展合作。因此,建议我区结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主题,围绕内蒙古自贸区、北向国际物流通道、增加铁路计划、各类重点工程等内容积极编制相关方案上报国家争取批复,谋求在“十四五”相关规划已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的新路径。
(二)加快打造实施主体。我区现代物流业在运输组织、贸易合作等方面尚处于各盟市“单打独斗”状态,同质化同类化竞争问题突出,而在国际贸易中又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八次会议上提出的“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指示精神,参照山东省成立山东港口集团来整合运营全省物流资源的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设立我区商贸物流领域大型主体企业,统筹运营各类物流资源,打造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运营主体,扩大与蒙俄及欧洲国家的市场间合作,做大商品进出口规模,成为服务和支撑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的主力军。
三、从全面提升的角度,实施夯实物流业发展基础五个方面专项行动
(一)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挖掘存量设施潜力,针对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设施部分建成或闲置的问题,参照自治区解决“半拉子”工程相关措施,建立项目清单逐个项目分析原因,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办理等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加快盘活存量设施资源。二是合理建设增量设施,针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特别是要确保政府投资的物流项目先经业务部门审核建设内容后,再开展前期工作,保障新建项目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国家政策特别是资金政策导向,便于后续实施。
(二)物流业政策提档升级行动。在项目建设方面,针对物流项目占地多且多数需要调整土地性质的问题,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政策,切实避免园区建成多年但手续办不下来的现象;在财税政策方面,参照先进地区经验对“先征后返”的政策全部调整为直接减免,对事后补贴的资金通过协议、承诺等方式调整为事前奖励,对省级留存的部分全部奖补相关盟市;在金融政策方面,重点围绕商贸物流配套便利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配套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在干线运输方面,积极协调地方铁路局对标国内最低标准设置铁路货运收费。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行动。重点建设全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是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绘制全区物流地图,实时展示全区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在仓储、运输方面的情况,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设置物流专线线上对接服务功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线上物流业务服务;三是整合政务、金融等各类涉企服务事项,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化、“一站式”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注册用户推广信息发布、统计、调度等板块,帮助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运作。
(四)运输结构绿色化转型行动。一是大力推广铁路干线运输,特别是在煤炭、矿石领域全方位推进“公转铁”,提高铁路运输比例;二是加快短途运输新能源车辆替代,持续完善新能源货运车辆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三是优化货物组织方式,重点依托信息平台发展集拼集运模式,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五)中欧班列货品结构优化行动。参照义乌等地通过优化货品结构提升中欧班列质效的方式,对我区始发中欧班列按照货品结构统一设置班列类型,对运输货品以高附加值工业品、电子类产品为主的班列给予优先安排计划、快速通关以及相关补贴等支持,大力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对运输货品以初级农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班列适当降低政策支持力度,以此不断吸引高附加值货品向我区各中欧班列发运城市聚集。
长期以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突出,但缺少有影响力的物流枢纽;“国字号”物流平台不少,但大型物流企业鲜有落地;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较高,但物流强度小、效率低、成本高。总体而言,我区物流业发展问题较多,与向北开放桥头堡的定位尚不匹配。随着国家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周边省份物流枢纽的快速建设,任何城市都可成为我区重点口岸的腹地城市,或将导致我区区位优势逐步被蚕食,物流集聚能力减弱,影响关联的商贸业、加工制造业发展,难以形成“枢纽经济”效应。因此,建议按照“1+2+5”的思路系统推动全区物流业发展,更好把握对内对外开放中的机遇。
一、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加快建设“北向国际物流通道”这一核心工程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西通道为标志的物流干线通道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基础保障。特别是由重庆、四川等省市牵头推进建设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西部地区融入RCEP等经济区域的重要支撑。我区物流通道建设传统上以东西向衔接为主,目的在于串联全区各盟市,忽略了在国际合作背景下更高格局的通道建设。因此,可参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模式,将建设“北向国际物流通道”确定为建设向北开放桥头堡的核心工程,一是加快二连浩特、满洲里、甘其毛都等重点口岸公铁干线通道的扩能改造,二是在通道沿线布局国内外核心物流节点从而整合物流资源,三是推动通道沿线物流业务联合运营避免恶性竞争,努力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整体框架下扩大既有通道运输能力与辐射范围,高效衔接国家物流枢纽网络与国际物流网络,更好促进我区对内对外双向开放。
二、从统筹推进的角度,把握“上位政策”和“运营主体”两个核心
我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制定自治区本级政策、方案,由相关厅局、盟市进行落实。实际效果上,一方面自治区本级权限有限,政策难以取得突破;另一方面由于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高,行政机关落实相关举措缺少具体抓手,难以产生实实在在的成效。因此,建议从“上位政策”和“运营主体”进行突破。
(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目前,国内许多地区普遍采取编制方案报国家批复的方式,以争取国家对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政策等方面的系统性支持,如江西省编制了《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其好处是可将拟开展的重大项目、拟争取上级支持的相关政策、拟建设的重要平台等进行明确,后续可作为依据进一步争取国家支持,同时也可以此为依据协调周边省市开展合作。因此,建议我区结合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融入新发展格局、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主题,围绕内蒙古自贸区、北向国际物流通道、增加铁路计划、各类重点工程等内容积极编制相关方案上报国家争取批复,谋求在“十四五”相关规划已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的新路径。
(二)加快打造实施主体。我区现代物流业在运输组织、贸易合作等方面尚处于各盟市“单打独斗”状态,同质化同类化竞争问题突出,而在国际贸易中又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针对这一问题,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八次会议上提出的“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指示精神,参照山东省成立山东港口集团来整合运营全省物流资源的模式,通过市场化方式加快设立我区商贸物流领域大型主体企业,统筹运营各类物流资源,打造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现代化运营主体,扩大与蒙俄及欧洲国家的市场间合作,做大商品进出口规模,成为服务和支撑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向北开放桥头堡的主力军。
三、从全面提升的角度,实施夯实物流业发展基础五个方面专项行动
(一)基础设施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挖掘存量设施潜力,针对物流园区等重点物流设施部分建成或闲置的问题,参照自治区解决“半拉子”工程相关措施,建立项目清单逐个项目分析原因,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手续办理等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加快盘活存量设施资源。二是合理建设增量设施,针对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特别是要确保政府投资的物流项目先经业务部门审核建设内容后,再开展前期工作,保障新建项目符合实际需要,符合国家政策特别是资金政策导向,便于后续实施。
(二)物流业政策提档升级行动。在项目建设方面,针对物流项目占地多且多数需要调整土地性质的问题,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政策,切实避免园区建成多年但手续办不下来的现象;在财税政策方面,参照先进地区经验对“先征后返”的政策全部调整为直接减免,对事后补贴的资金通过协议、承诺等方式调整为事前奖励,对省级留存的部分全部奖补相关盟市;在金融政策方面,重点围绕商贸物流配套便利化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配套信贷担保等金融工具;在干线运输方面,积极协调地方铁路局对标国内最低标准设置铁路货运收费。
(三)物流信息化建设行动。重点建设全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一是通过数据可视化方式绘制全区物流地图,实时展示全区物流园区、物流节点在仓储、运输方面的情况,为企业提供参考;二是设置物流专线线上对接服务功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线上物流业务服务;三是整合政务、金融等各类涉企服务事项,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化、“一站式”平台。在此基础上,逐步向注册用户推广信息发布、统计、调度等板块,帮助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化运作。
(四)运输结构绿色化转型行动。一是大力推广铁路干线运输,特别是在煤炭、矿石领域全方位推进“公转铁”,提高铁路运输比例;二是加快短途运输新能源车辆替代,持续完善新能源货运车辆基础设施布局建设;三是优化货物组织方式,重点依托信息平台发展集拼集运模式,提高公路运输效率。
(五)中欧班列货品结构优化行动。参照义乌等地通过优化货品结构提升中欧班列质效的方式,对我区始发中欧班列按照货品结构统一设置班列类型,对运输货品以高附加值工业品、电子类产品为主的班列给予优先安排计划、快速通关以及相关补贴等支持,大力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对运输货品以初级农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班列适当降低政策支持力度,以此不断吸引高附加值货品向我区各中欧班列发运城市聚集。